时间: 2024-10-06 21:26:17 | 作者: 机体系列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方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相关联的内容,请投资者予以关注。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5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公司2022年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为: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8元(含税),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公司不送红股。截至2023年4月3日,公司总股本124,937,969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5,992,060.03元(含税)。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为21.75%。拟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转增合计49,975,188股,本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为174,913,157股(具体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登记为准)。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现金分红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同时维持每股转增比例不变,相应调整转增总额。
公司2022年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独立董事对此预案进行审核并发表了明确同意的独立意见,监事会对利润分配预案进行了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本预案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公司是一家专业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聚焦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主航道,主要是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及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柔性的、高效的、专业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助力制造业客户提升生产力。公司通过多年的业务实践,已建立了模块化、单元化的工艺及系统模块,可以依据客户个性化需求,研发、设计并有机组合成系列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及系统。
公司是国内同行业中为数不多能够参与国际智能制造装备项目的供应商。凭借深厚的研发实力、持续的技术创新、十余年的工艺技术知识的积累、强大的人才团队及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等优势,公司积累了大量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与此同时,公司加大了国内市场以及新业务领域的开拓力度,在优势业务汽车智能制造装备业务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竞争力的同时,锂电池、充换电智能装备业务也逐步建立了独特优势,也为工业互联、工业零组件、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业务奠定了长足发展的基础。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主要使用在于汽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锂电池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充换电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等领域。在探索和孵化的新兴业务产品为工业互联软件系统、工业零组件和汽车零部件业务,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聚焦“新四化”,赋能汽车“智”造,专注汽车连接系统、ADAS、热管理系统、电驱动系统的组装和测试解决方案,同时提供高速传输线束产品线、扁线电机定子产品线及插针机等标准化设备,公司在汽车行业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项目实施经验,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升生产力。
在电池设备制造领域,公司专注软包电池、圆柱电池和方壳电池的智能制造,在电池产品装配、化成、分容、检测、数据追溯等中后道专业领域具备独特技术。公司基本的产品包括电芯高速装配设备和化成分容设备,分别运用于数码电池领域包括软包电池、圆柱电池和扣式电池,以及动力电池领域包括动力软包、动力圆柱和方形电池。其中,电芯装配方面,有一次圆柱电池生产线、二次圆柱电池生产线等;在化成分容方面,主要有化成分容一体机、热压化成/分容产线、负压化成/分容柜等。
在充换电设备领域,公司现拥有乘用车充换电站、商用车充换电站、核心零部件及终端运营系统四大类别产品,为乘用车、轻卡、重卡、矿卡、无人机等提供多配置、多场景、可兼容、可共享、可迭代的整体充换电解决方案与服务。乘用车充换电站、商用车充换电站主要可适配东风汽车、东风柳州汽车、奇瑞汽车、北汽新能源、一汽奔腾、一汽解放、陕西重卡、蔚来汽车、上汽集团等旗下新能源换电车型。公司同时提供适配各类型充换电站的核心零部件、终端运营系统包括云平台、站端控制运营系统。
公司在探索和孵化的新兴业务包括工业互联软件系统、汽车零部件、工业零组件精密制造。在工业互联领域,公司投资设立了苏州瀚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独立运营工业互联业务,目前主要产品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低代码平台,服务的企业覆盖多行业的头部客户,涵盖能源、锂电、医疗等行业。子公司鑫伟捷独立运营的工业零组件精密制造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医疗设施、3C电子等领域内的标准模组生产及高精度机械零件加工制造。汽车零部件领域主要专注于汽车ADAS领域的高速数据传输线束的制造,如Fakra、Mate-AX、Mate-Net、GEMnet等线束产品,同步布局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产品,并已积累相关核心技术。
公司盈利大多数来自为汽车、新能源锂电池和充换电站等多个领域的不一样的客户提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企业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定制化经营模式。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围绕客户订单展开,在签订销售合同后,根据合同安排采购与生产,生产完成后进行安装调试及验收交付。
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分为标准类产品及非标定制类产品。标准类产品会结合市场预测与实际订单情况,通过S&OP机制动态调节库存水平,采取“备货采购”和“以产定购”相结合的采购交付模式。定制类产品会与客户充分沟通并在确认需求的前提下,采用“边设计、边采购、边生产”的采购交付模式,来保证客户各项需求。所有物料采购均由供应链下属各部门按职责分别履行,包括采购计划下达、供应商认证、询比议价、采购、检验、出入库等工作。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合格供应商管理制度及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交付、成本控制、服务响应等各项能力来认证合格供应商,定期对供应商物料的质量、价格、交付及服务情况等进行动态绩效考评。在长期经营中,公司结合供应商的绩效表现,优选并培养了一批稳定的战略供应商伙伴,保证了物料供应的质量稳定性和及时性。
公司定制化产品主要是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依据客户需求进行智能制造装备的定制化生产,公司在取得订单后会按照客户需求时间制定生产计划。为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公司标准产品会根据市场预测做适度库存。公司已建立并逐步完善单元化、模块化、平台化、系列化的产品生产模式。依托平台化的开发环境,公司能够快速根据下游客户的具体需求,将工艺、系统等多项模块进行有机组合。目前公司产品从以定制化为主转向标准化和定制化结合的产品路线,并且将以标准化产品支撑定制化产品。
公司主要是采用直销模式,公司项目订单的获得主要通过以下方式:(1)公司销售人员、方案专家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等与潜在客户做沟通、交流,进一步探索客户内在需求,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产品设计的具体方案,获得客户认可,进而获取客户订单;(2)在与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后,公司通过高质量的订单交付获得客户的信任及认可,逐渐增强客户黏性,从而获取后续更多的订单;(3)通过公开投标、参与各类行业展览、国内外行业会议、网站等方式来进行市场培育,积极拓展宣传和销售经营渠道,扩大公司品牌影响力,以获取更多项目资源。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的行业为制造业门类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5)。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门类里的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5),根据《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分类(2018)》,公司产品和服务属于我国当前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为推动智能制造业的发展,现阶段国家出台的诸多扶持政策和法规,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政策环境。2021年3月份出台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大目标的建议》明白准确地提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起的产业,重点提及了制造业升级,而且列出了制造业要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核心竞争力提升的8大领域,其中就包括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与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2022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新能源低碳转型,重点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2022年5月,《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试点示范行动,遴选一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厂和典型场景,促进提升产业链整体智能化水平。
当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局部领域已有成熟案例落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持续加速。在全球经济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智能制造成为少数仍保持迅速增加的行业之一。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结合自己业务的特点,围绕企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需求,基于制造企业现有状况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比如实现过程监控、柔性化生产制造、精益化管理运营等。其中,实现车间生产数据实时采集、提升车间的操作自动化、生产管理精细化、装备应用智能化成为当前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主体业务,也是市场接受度较高的领域。
智能制造应用市场巨大。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具有以下特点:1.产业关联度高,与下业发展紧密关联;2.产品成套性强,需要各环节之间紧密配合。因此产品研制周期较长,对企业的专业化研发技术能力要求高。目前中国工业经济规模已位居全球首位,随着产业体系的优化升级与信息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需求旺盛,中国将会是最大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市场呈现巨大潜力,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行业竞争者技术参差不齐,高端市场门槛较高。部分竞争者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存在研发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及自制装备、项目实施经验不足等问题,业务往往集中于搬运、码垛等中低端应用领域,侧重于外购机器人、机械臂等装备的简单集成与应用,仅能实现自动化。而在全球知名厂商核心生产的基本工艺等高端应用领域,由于工艺复杂,定制化及智能化要求比较高,进入门槛较高。在该领域,欧美发达国家拥有较强的制造技术基础、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及强劲的创新能力,其智能制造技术水平也处于领头羊。而国内少数公司经过持续的研发技术投入及项目经验积累,慢慢的开始涉入全球有名的公司关键生产环节,实现进口替代,甚至抢占国际市场。在国家出台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2006)》和《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等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后,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规模逐步扩大。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在装备连续性、制造品质可靠性、信息化控制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差距缩小。
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技术集高端机电一体化开发设计、大型工程设计、智能自动化控制、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和IT网络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高端设备加工、装配、调试、远程服务等一系列的技术于一身,而这些核心技术还要一直地实践、积累、深化和传承,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拥有,需要多年的技术、产品、项目集成等多方面的积累。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技术更新速度较快,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升级换代等均有可能导致行业设施技术的更新。另外,与技术先进企业相竞争,尤其是与国际上长期占据技术与管理一马当先的优势的企业直接竞争,还需要配合以适宜的研发技术创新体制、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
公司是一家专业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依靠深厚的研发实力、持续的技术创新、十余年的工艺技术知识的积累、强大的人才团队及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等优势,公司在聚焦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产业为主航道的智能制造业务领域的战略定位下,在汽车零部件、新能源锂电池、充换电等细分单元业务积累了大量全球知名客户。相比国内可比公司,公司在技术和工艺积淀、国际化程度、工业数据智能化以及智能制造标准化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汽车设备业务板块,以“聚焦客户制造挑战,提供最佳的装备及自动化解决方案,持续助力客户快速实现高效生产”为使命,致力于“让制造变得简单”的愿景。作为汽车制造解决方案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全球前十大零部件厂商中大陆集团、博世、采埃孚、电装、麦格纳、爱信精机、李尔及法雷奥均为公司客户,连接器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如泰科电子、莫仕等均为公司客户,且合作深度和广度都在进一步拓展,与此同时,公司与安波福、、采埃孚、汇川技术、比亚迪、巨一科技、飞龙股份等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技术实力及应用方面,公司技术主要使用在于全球有名的公司的核心生产线,并已走出国门,与国外一线同行竞标赢得项目。尽管国外竞争者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和品牌优势,但是公司依托不断夯实的技术和工艺优势、项目实施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更具性价比的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2022年,公司还获得泰科颁布的“战略合作奖”、博世颁布的“2022亚太区创新供应商奖”,体现出客户对公司的认可。
电池设备业务板块,在“助力客户提升生产力”这一使命下,凭借多年在智能制造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公司业务覆盖消费锂电、动力锂电及储能电池领域。公司的产品设备、专业方面技术及服务响应能力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已与亿纬锂能、欣旺达、天鹏能源、力神、珠海冠宇、比亚迪、松下集团、正威集团、深圳埃克森等锂电池行业领先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公司在锂电池装配、化成、分容、检测、数据追溯等中后道专业领域具备独特技术,特别是在化成分容设备细致划分领域,已完成6A/15A/30A/60A/80A/100A/120A/200A/240A的电源开发并上市,电源产品齐全,受益于“器件归一”和“标准化设计”工作,公司的锂电池设备在成本优化和产品价格上相较同行业具备较强竞争优势。目前与深圳正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3年的采购锂电池生产配套化成分容设备的重大销售框架合同,与埃克森达成锂电池相关生产设备及其相关电池产品采购等业务的战略合作,并落地重点项目订单,实现锂电板块业务的进一步突破;公司研发的数字电源技术,解决了芯片短缺造成的电源交付困难问题,缩短了设备产线交付周期,极大的提升公司的产线年,公司还获得欣旺达颁布的“最佳交付奖”和珠海冠宇“年度优秀供应商”的荣誉称号,交付能力获得客户的认可。
充换电设备业务板块,在“助力客户提升充换电运营效率”为使命、致力成为“充换电设备行业头部企业”的愿景下,公司凭借多年在智能制造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已开发完成底盘、分箱、侧向、顶吊式等不同充换电技术路线,拥有乘用车充换电站、商用车充换电站、核心零部件及终端运营系统四大类别产品,开辟整站、零部件、EPC以及电池包四大业务线,分别在乘用车、轻卡、重卡、矿卡、无人机、船舶等多场景布局,可适应高温、高寒、沿海、高海拔等区域,为整车厂,动力电池厂,运营商与能源提供商等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在助力客户实现车电分离和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上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并在2022年当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理事单位。公司作为充换电领域的头部设备企业,具有先发优势,初步完成主机厂、运营商、电池厂、能源商四大类客户的覆盖和布局,已与宁德时代、协鑫能科、吉利集团、蓝谷智慧能源、东风集团、捷能智电、中石化等客户建立并保持良好合作,成功拓展终端商用车、终端乘用车、电池箱、EPC等客户业务,实现充换电业务的进一步突破。截至年报披露前,公司与四川省交通建设的国有企业蜀道集团达成换电业务战略合作。同时,公司在充换电领域也获得了“2022中国十大换电技术奖”、“2022年度换电技术奖”、“2022绿电重卡年度充换电品牌推荐奖”、“2022绿电重卡年度品牌配套企业奖”和“‘金熊猫奖’年度重卡换电TOP品牌奖”等行业内认可的奖项,展现出行业对公司换电产品和技术实力的认可。
2022年度,公司获得了江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星级上云企业评定(五星级)”、“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和“瞪羚企业”等荣誉资质,代表了社会及政府对公司产品和技术实力的肯定。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不断的深入,制造业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的新趋势,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作为重要的方向,正在不断的突破新技术,催生新业态,推动制造业高水平发展迈上新台阶。
智能制造融合了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制作的完整过程中的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智能活动。通过人与AI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作的完整过程中的脑力劳动。数据、算力、算法和网络,是构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四大核心技术基础。与传统制造相比,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在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管理以及服务等方面均有较大革新。制作的完整过程,所有的环节几乎都大范围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系统技术能用于工程设计,工艺过程设计,改变传统的设计方式,使产品更能贴近客户的实际的需求;工艺流程,更加柔性化,智能化加工可实现在线实时监控和调整,跟踪生产的全部过程,优化生产调度,提高制造效率,加强故障判断能力,降造风险;管理方面,实现智能化技术管理,扩大管理范围,优化管理方式,节省管理成本;服务方面,从仅仅服务产品本身扩展到服务整个产品生产周期过程中去,扩大管理范围,优化管理手段,增强管理效果。
2020年,各国对碳排放提出新的要求,习提出中国要在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世界各国都在开展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以减轻对大气的污染。在此背景下,国内外车企纷纷推出以混合动力、纯电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也迎来了蓬勃发展期,汽车电子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中占比高达65%。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4年以来,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呈上涨的趋势,2022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高于2021年12.1个百分点,全球销量占比超过60%,增幅持续扩大,为其重要上业一一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驱动电机是新能源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受益于电动化率和双电机车型占比提升,驱动电机快速扩容。从技术路径来看,电机高功率密度和小型化的发展的新趋势使得扁线电机和油冷电机成为必然趋势;油冷电机冷却效率高、绝缘性能好;相对于圆线%,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散热性能好、噪音低、更轻便等优点。国内扁线年装配上汽新能源车,随技术与制造工艺难题被逐步攻关、相关产业发展成熟,2021年比亚迪、特斯拉等主流车企纷纷换装扁线年新能源车扁线圆柱电池开启批量化应用,头部电池厂商密集加码
由于2170圆柱电池单体能量容量小、所需电池数量多,致使圆柱弧形表面空隙大的问题显著放大,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极低,圆柱电池大型化迫在眉睫。2020年9月,特斯拉展示了当前最大的单体圆柱电池一一“4680型电池”,相比上一代能量容量提升5倍,续航里程提升16%,单体电池数量从4000+件减少到960件,性能优势显著,并于2022年2月达到量产标准。当前国内外头部动力电池厂商包括比克电池、亿纬锂能、宁德时代、特斯拉、松下等大规模加码布局4680电池项目,规划总产能达433GWh。4680圆柱电池市场需求的广阔带动了其中试产线)储能是能源转型催生出的万亿级新赛道
2022年3月,《“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白准确地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方案提出,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集中攻关超导、超级电容等储能技术,研发储备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给新型储能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2022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130GWh,同比增速达170%。从出货产品应用看,电力储能仍是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比超70%。
首先,国家继续加大促消费政策实施落地,新能源汽车的产品体验逐步提升,充换电设施建设也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加大,充换电设施建设需求仍然迅速增加,市场态势进一步好转。其次,伴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长,充电量规模日益扩大,为充换电服务的盈利模式优化带来了巨量空间。第三,城市的综合能源体系建设为充换电行业提供了更好的支撑,立体交通、智慧城市、智能配电网的协同为充换电设施的布局建设、运营服务提升奠定了基础,综合能源服务特征越发明显。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