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摊贩花300万变身检察官:8年杀21人最后栽在一个老会计手里

时间: 2025-03-06 19:37:38 |   作者: 新闻资讯


  领导,我家老袁已经四天没回家了,你们检察院就是再把他当牛马使,也得让他回家喘口气吧!在黑龙江肇东,一个手握生杀大权的检察官,用一座高温熔炉吞噬了21条人命。那时候的英库特别能吃苦,与他同时期摆摊的王大姐回忆说:冬天零下三四十度,他的手冻得通红,却从来不去烤火。也许没人能想到,这个在寒风中倔强站立的年轻人,会在短短几年后,成为让整个黑龙江震惊的法检黑老大。

  他的童年几乎是一片空白。家里穷得叮当响,一位老邻居说:英库从小就没念过几天书,但这孩子脑子特别活络。十四岁辍学后,蒋英库就开始了打工生涯。他做过装卸工,也帮人看过场子。这段经历让他深深明白:在这样一个世界上,钱就是硬道理。1991年春天,蒋英库的水果生意有了起色。他开始雇人帮忙,还租下了一间小库房。那时候他就显出了不一般,一位曾经的员工回忆说,做生意特别有手段,而且特别会来事。也就是在这一年,蒋英库认识了他的第一个贵人——当地司法系统一位退休的干部。这位老干部经常来他的水果摊买水果,两人渐渐熟络起来。那时候我就觉得,当官的就是不一样,多年后,蒋英库在看守所中回忆说:他们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子我说不上来的劲儿。1992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蒋英库敏锐地意识到,单纯做小本生意已经没办法满足他的野心。这一年年底,他用积攒的十几万元开办了一家陶瓷公司。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普通的创业故事,但实际上,此公司后来成为了他实施犯罪的重要工具。开公司那会儿,他就开始结交一些地方上的干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说:常常看到他提着礼品出入政府部门。转机出现在1993年初。通过多方打探,蒋英库得知当时的司法系统正在进行扩编。那时候确实存在一些制度漏洞,一位退休的政法干部承认:有些没有相关学历和经验的人,也能通过种种关系进入系统。蒋英库看到了机会。他从银行骗取了300万贷款,但这笔钱并没有投入企业经营,而是全部用来打通关系。他那时候就说过,要当官,他的一位老员工回忆说:我们都以为他在说笑,谁能想到他线年夏天,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传来:蒋英库成为了肇东市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水果贩子,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司法部门的大门。我一直记得他第一天穿上制服的样子,他的一位老主顾说:那天他站在水果摊前,笑得特别得意。那种笑容让人觉得特别不舒服,就像......就像一条蛇在阳光下蜕皮。没人知道,这个新晋的检察官心里在想些什么。但能确定的是,这身制服不仅给了他光鲜的身份,更给了他一个完美的保护伞。

  021993年深秋,肇东市检察院的办公室里,蒋英库正在翻阅一份案卷。虽然他不懂法律专业术语,但这并不妨碍他懂了什么叫权力。在这里,我才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本事。多年后,他在审讯时这样说。检察官的身份给了蒋英库前所未有的底气。他的陶瓷公司开始大肆扩张,短短几个月内,就在肇东市区收购了三家濒临倒闭的工厂。那时候他出手阔绰得很,一位经手过交易的中介说:但没人知道钱是从哪来的。事实上,蒋英库已经组建了一个由十几名社会闲散人员组成的讨债队。这支队伍打着合法讨债的旗号,专门寻找经营困难的企业下手。而他的检察官身份,则成了最好的威慑。1993年末,某建筑公司老板刘建明到蒋英库的陶瓷公司讨要50万欠款。那天下着雪,公司门卫老张回忆说,刘老板来的时候还带着两个会计。没人知道办公室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三天后,刘建明的家人报警,但除了一辆停在郊区的空车,警方什么都没找到。其实那天我听到了争吵声,一位当时在场的员工多年后坦白:后来看到几个人抬着啥东西往熔炉那边去了。但谁敢多问啊?高温熔炉,这个原本用于烧制陶瓷的设备,从此成了蒋英库最可怕的犯罪工具。

  1994年春节前夕,蒋英库在一次酒局上认识了开五金店的刘少贝。酒过三巡,刘少贝炫耀说自己最近生意红火。那天英库听完,眼神特别奇怪,一位在场者说:就像......就像狼看见了羊群。仅仅两个月后,刘少贝一家四口无故失踪。他们的五金店和住宅很快易主,新主人正是蒋英库的亲信。那段时间,英库经常去五金店转悠,街坊邻居回忆说:每次都笑眯眯的,好像在盘算着什么。权力和金钱的双重滋养下,蒋英库的胆子慢慢的变大。他开始频繁出入高档场所,身边总是围着一群狐朋狗友。那时候他最爱说一句话,他的一个前马仔透露,这样一个世界上,只有我想不到的,没有我做不到的。1995年夏天,蒋英库看上了五交化商场老板娘张芳。

  张芳的丈夫李海是个倔强的人。面对蒋英库的纠缠,他选择了正面对抗。那天李海在店里大声说,要去检察院告他,一位商户回忆说:现在想想,那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李海失踪的那个晚上,天空下着大雨。陶瓷公司的熔炉又一次开到了最大温度。